大暑节气的特点及风俗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位,当太阳行至黄经120度时,便迎来了大暑。此时的节气正值农历的六月廿五,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间段,农作物生长迅速,气温也随之攀至高峰。在这酷热的日子里,湖南风水网想和大家聊聊大暑节气的特点和习俗。
公历 2022年7月23日 04:07,我们迎来了大暑。这是一个标志着炎热盛夏全面到来的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将迎来高温干旱的天气。大暑时节,日照充足,气温居高不下,此时正是我国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地,处于炎热少雨的季节,雨水珍贵如金。正如俗语所说,“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天雨丰,粮丰棉丰”。若在大暑前后出现降雨,预示着之后的雨水将更为充沛。
除了炎热的气候特点外,大暑时节还有诸多独特的习俗。比如山东地区的“喝暑羊”,人们在这一天会品尝羊肉汤,以解暑热。饮伏茶也是古老的习惯之一,这种由多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具有清凉祛暑的功效。大暑时节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斗蟋蟀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方式之一。在广东地区,人们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是一种具有消暑功效的药食两用植物。还有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都在大暑时节得到体现。
除此之外,台湾有大暑期间吃凤梨的习俗,凤梨的闽南语发音与“旺来”相同,祈求的也是平安吉祥、生意兴隆。在浙江台州,还有一种历史悠久的大暑送“大暑船”活动。人们会建造缩小版的帆船,内载各种祭品,进行一系列的祈福活动。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吃姜汁调蛋或鸡粥来补阳。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诗人陆游在《桥南纳凉》中描绘了大暑夜晚的凉爽景色:“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消夏》一诗中写道:“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还有白居易的《夏日闲放》:“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这些古诗都展现了大暑时节的生活情趣和人们对酷暑的深深体验。
作者:元结
此刻正值大暑时节,阳光如烈火般炙烤大地,心中涌起一股登高远眺的冲动,于是我踏上了这座特殊的亭子——殊亭。
当我登上亭子,暑气随着我的脚步逐渐消散。我倚靠在亭子的栏杆旁,一时间竟忘记疲倦,陶醉在这片刻的宁静之中。
突然间,我感到一股凉风拂过,仿佛秋天的气息已经悄然而至。这股凉风带着清新与宁静,将夏日的酷热一扫而空。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着这凉爽的气息,感受着它在我体内流转,带给我无尽的舒适与宁静。
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时,我惊喜地发现周围的景色变得更加美丽。绿树掩映下的小径蜿蜒曲折,通向远方。远处的山峰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山水画般美丽动人。这一切都仿佛在告诉我,夏日的暑气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秋天的凉爽与宁静。
此刻的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我感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放松与净化,仿佛所有的烦恼和忧虑都已经烟消云散。
这座特殊的亭子,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让我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我沉浸在这美好的时刻,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我知道,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恩赐,我们应该珍惜并感恩。
此刻的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座特殊的亭子,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季节。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感受这份美好与宁静,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