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本命年的真正含义
漫谈“本命年”的神秘面纱
在中国古老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对时间的流转有着独特的记录方式——天干和地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便是对这种纪年方式的诗意表达。每当提及“本命年”,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便引人深思。
在古代,采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是极其科学的。对于大多数不识字的百姓来说,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来记住年份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于是,人们巧妙地采用了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的方法,使得每年的生肖成为这一年的象征。如公元二OO四年为甲申年,对应的生肖便是猴。记住猴年比记住甲申年更为直观和容易。这种独特的记忆方法使得属相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每过十二年,我们就会遇到与自己出生那年相同的属相年,这就是人们口中的“本命年”。
一说到本命年,人们总会与红色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对红色的偏爱源于中国汉民族对红色的深厚崇拜。无论是旧式婚礼上的红花轿、红色服饰,还是古代战争胜利后的红旗报捷,甚至京剧中的红色脸谱,红色都象征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人们认为红色具有驱邪护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人们会穿上红色内衣,或系上红色腰带,以迎接自己的本命年,希望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
拜祭“本命神”也是本命年的一大风俗。在北京的白云观内,元辰殿里供奉着六十位甲子神,每年的正月上旬,这里总是香火旺盛。人们会向自己的本命星辰烧香礼拜,祈求平安。这种本命神的说法源于道教,与天干、地支、十二生肖有着天然的关联。无论是"本命守命星君"还是"本命元辰",都是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祈愿的体现。
那么,为什么人们对本命年有着如此强烈的畏惧心理呢?有人认为这是受到命理学说影响的结果,但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封建迷信。生活中的种种怪事似乎为本命年的神秘性增色不少。著名作家刘心武在《关于本命年》一文中也指出,从人的心理发育角度看,本命年在人的生命进程中往往会成为一个危险期。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本命年"现象无疑是民俗研究的一大空白点。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人们的心理反应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无论是信仰还是习俗,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对生命的敬畏和祈愿的表达方式。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让我们一起揭开“本命年”的神秘面纱,其背后的真正含义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