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古诗10句
——赏中秋古诗词,品味历史深情
自古以来,中秋的明月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他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感悟。从唐宋到明清,这些诗歌成为中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张九龄的《望月怀古》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宏大的视野将天涯与共此时的明月相连,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深情地呼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长久团圆的渴望。
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感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明亮的月光下,秋思如纷飞的落叶,不知落在何处。李白在《月下独酌》中独酌一壶酒,以月为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浪漫情怀。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深情地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纳兰性德在《琵琶仙·中秋》中感慨:“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张养浩在《折桂令·中秋》中赞美月亮:“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展现了对月亮的敬畏和赞美。白居易在《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中感叹:“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月圆之夜的感慨。苏轼在《中秋月》中展望未来与过去:“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留恋。文征明在《念奴娇·中秋对月》中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和宁静。
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中秋的明月不仅照亮了夜空,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这些诗歌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智慧,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团圆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