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拿得出手的文化遗产之一:剪纸的历史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也是文化的目的所在。个体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承担。尤其对于那些将成为未来继承者和事业传承者的人,即我们的孩子,我们更应肩负起责任。为此,让我们一同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剪纸的历史。
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其独特的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105年左右,蔡伦便发明了造纸术。而在此之前的西汉时期,纸张已在陕西扶风县被发掘。专家们推测,纸张的使用可能早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年至前49年)就已出现。
在纸张发明之前,真正的剪纸是无法存在的。剪纸是一种中空艺术,给人以透空的视觉感受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多样,包括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文物记录展示了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在河南省惠县固围村的战国遗址发掘中,人们发现了用银箔镂空雕刻的弧形装饰品。湖南长沙黄泥出土的晋代金饰,虽然这些银箔镂空的装饰不能算作真正的剪纸,但它们无疑为剪纸艺术的前身提供了雕刻技术和艺术风格的启示。
北朝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用纸剪出美丽的图案。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五幅团花剪纸,如南北马团花、南北猴团花等,展示了当时的剪纸艺术风格。
进入唐代,剪纸艺术在其他工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1963至196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人胜剪纸,以及自汉至唐出现的金银镶嵌技术工艺,都将剪纸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现藏在日本正仓院的唐代人胜刻金箔,以及湖南省长沙出土的汉代金箔雕刻图案,都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珍贵见证。
当我们沉浸在剪纸的历史和文化中时,也许还会对其他地区的民间传说产生兴趣。营口地区的龙坠落传说、金华的民间传说、老北京菜市口的故事传说、琼海的民间神话传说等,都为各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这些传说与剪纸艺术一样,都是人类文化与历史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