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六壬的预测机理(4)
大六壬预测机理(四)
在世间万物之中,有机物的存在必然伴随着矛盾的分化。这种分化并非偶然,而是有序的具体表现,是事物内部矛盾的进一步细化。这种序数演变的过程,就如同矛盾由二到四、由四到八、由八到六十四等的无限细分。而这种分化的背后,隐藏着著名的“熵增加原理”。
熵增加,简单来说,就是事物从有序走向无序的过程,趋向于混沌和散乱,最终使事物逐渐走向消亡。我们不必因此而感到恐惧,因为在这背后,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原理——熵减原理。熵减原理表明,在不断地供给能量的条件下,事物会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如同人的新陈代谢。这意味着无序走向消散和死亡,有序则走向聚集和生长。
现代分子生物学也支持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有机物分子是在不断分化的。分子分裂到一个极点后,便会走向死亡,但新的分子会因此产生,旧的矛盾消失,新的矛盾便会随之而来。这个分裂的过程数术学上称之为“大衍之数”,构成了事物生死交替的循环。从太极图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阴生阳死、阳死阴生的圆圈运行轨迹。
熵减和熵加不仅是事物有序与否和能量增减的趋势,更是事物成功和消散的分水岭。熵减趋向于成功,熵增则趋向于消亡。在数术学上,事物的能量增减有着特定的象征标志,如旺相休囚和长生死墓。
随着事物矛盾的进一步分化,我们更能深入打开事物并追踪其线索。这种分化为我们判断事物变化提供依据。当事情没有变化时,预测则不成立。只有当事物出现矛盾,我们才能把握其发展的机会。这是我们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第三节:太极环闭与四深定象
事物从阴阳的两重关系进一步分化为四象的关系,主要矛盾的对立中心也被分化了。正反两面的事物分解成了主客两方面各自的阴阳对立,这显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进一步深化。四象较为完整地显现了事物的现状。太极模型展示了事物从太极状态到展开的运动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圆圈运动。每一个层次的发展都把这个圆分成若干等份,代表不同事物所处的不同位置或地位。就像八卦中的父母、六子关系一样,整个事物在众多矛盾中进行运动。古人巧妙地结合事物的太极运动关系和周围的时空关系,把每种事物都与相应的时空联系起来。这些联系的关键在于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同属性。它们用具有普遍性质的基本物质与不同季节的气候属性相对应,并分立于八个方位形成一个圆周的运动模型。无论事物如何展开都逃不出这个太极圈的范围。矛盾的分化形成了太极的序数关系,按照圆周的等分设立十二地支和十天干,它们原本都是序号但后来根据位置不同被赋予了各种特殊含义。这些含义包括了世界上各种事物的普遍性质使得任何事物都能找到与天干地支对应的属性并产生对应关系。通过这样的序数关系和模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方向。